=解答內容僅供參考,正確解答以考選部公告為準,保成學儒祝您金榜題名=
等 別:四等考試
類 科:文化行政
科 目:本國文學概要
一、請說明「古詩十九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並論析其中涉及之內容情感。
【擬答】
《詩品‧序》中說:「五言居文辭之要,是眾作之有滋味者也。」鍾嶸認為無論是鋪陳事理、塑造形象、抒洩情感、描寫事物,五言詩皆是最合於當世人創作需求的一種詩體。中國的五言詩醞釀於西漢;確立於東漢前期,班固〈詠史〉一詩,被視為五言體詩正式成立之作,其後文人撰作五言詩漸成風氣,技巧亦日益純熟;至東漢晚期,五言詩的發展宣告成熟,代表作為《古詩十九首》。以下茲將《古詩十九首》的作品情感、藝術特色、價值與地位……,概述如後。
魏晉南北朝時代對古代詩歌通稱為「古詩」。南朝梁太子蕭統編纂《文選》一書時,把已失去主名的十九首五言古詩選編在一起,題名為《古詩十九首》。此後《古詩十九首》一名沿稱至今。這十九首詩作作者已不可考證,近世學者們多主張為東漢作品,且非一時一地一人所作。
《古詩十九首》中的內容可說是一群無名文人的苦悶心聲,深刻地反映出東漢晚期當時政治紊亂、民生痛苦的社會狀況。清代沈德潛言其寫作素材大抵為「逐臣棄婦,朋友闊絕,遊子他鄉,死生新故之感」;仔細推敲其詩作表現內容,大致可簡略概分為「亂世離散之情」與「人生無常之歎」二大類。例如〈行行重行行〉、〈迢迢牽牛星〉、〈孟冬寒氣至〉、〈客從遠方來〉等,得以看到為了在動盪的時代中的失意文人們,為了尋求出路,只得四處奔走,飄泊他鄉。此類作品無論寫離恨鄉愁,或是遊子思婦之情,皆反映了亂世之中人民無可奈何的哀歌,語短而情長,最是動人。而〈明月皎夜光〉中對世態炎涼的感慨,以及〈生年不滿百〉那種處於亂世中,既然前途渺茫不如及時行樂的人生哲學,在在都讓我們體會到這一群中下層知識分子,在處境困頓之中,感世傷時的苦悶心聲。
《古詩十九首》歷來被視為東漢五言詩的最佳代表,南朝劉勰更讚譽為「五言之冠冕」,它標誌著文人詩歌創作的成熟,在中國詩歌發展史意義深遠。
二、文人一生的創作風格,往往因為時代動亂或身世遭遇,而產生由此到彼的轉變。根據上述,列舉可為示例的著名男女詞人各一,詳述他們的處境及其作品為證。
【擬答】
中國古代文學家的創作往往與他們的人生際遇密切相關,例如屈原放逐、蔡琰被擄、陶潛隱居……,而他們最為後世稱道之代表作,幾乎都完成於人生困頓之際,說明了「文學實為人生之反映」,亦可見文學創作正是將作者所見、所聞、所感等體驗融合後,所形成的一種感動人心的力量。以下將以南唐詞家李煜(李後主)與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為例,說明其處境與作品的關係。
南唐後主李煜有「詞中之帝」、「古今第一詞人」之譽。其詞作可概分為二期。李煜四十歲之前,南唐雖已奉宋為正朔,然仍不失為一國之君,有歡娛之生活,此時詞作,仍帶花間遺風。李煜生命最後四年,被俘虜至北宋,詞作轉輕豔成悲愴之音,不朽之作皆創作於此時。例如〈破陣子〉、〈虞美人〉等詞作,皆是李煜傾洩自己國破家亡哀痛的名篇。王國維讚譽道:「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正指出李煜使詞擺脫柔靡的書寫傳統,成為言志述懷新載體的重要意義。
「古今第一女詞人」李清照為跨北宋、南宋的詞人,宋以降的女作家,歷來多推李清照為第一,清代人更稱美其詞作「俯視巾幗,壓倒鬚眉」。其生平與詞作以靖康年間為界,可以劃分為前後二期。前期作品多以清麗文辭書寫美滿的生活,詞作充滿柔情萬種的浪漫氣息。而經靖康之難後,國破家亡,加上與其極為恩愛的丈夫趙明誠疾歿,李清照孑然一身,受盡流離之苦,此時作品深刻地表達出悽楚的情懷,帶有濃重的感傷色彩。清代王士禎譽其為「婉約之宗」,《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更肯定其為「詞家一大宗」。
北宋歐陽脩曾提出「文窮而後工」的概念,認為文章與作家的個人歷練有莫大的關聯。蓋窮者見識多、體悟多,環境愈是險惡文章愈見深刻。李煜與李清照正是因為時代動盪與身世遭遇,其詞作產生了「由此到彼」的轉變,正印證了文學作品「愈窮則愈工」的道理。
三、臺灣新文學史上先後出現過兩波超現實主義風潮,且都表現在詩的主張之上。請略述這兩波風潮的梗概,分別舉其重要詩刊、代表性詩人,並說明這兩波風潮的文學史意義何在。
【擬答】
臺灣詩壇於日據時期及戰後先後出現過兩波超現實主義的風潮,以下將簡述這兩波文學思潮的梗概及其於文學發展史上的意義,並分別例舉代表的詩社、詩人、詩刊說明之。
所謂「超現實主義」乃是於法國開始的一個文學藝術的思潮。1920年代法國詩人安德列•布列東發表了一篇〈超現實主義宣言〉,超現實主義思維宣告正式成立。超現實主義強調直覺和潛意識,為文學、藝術的思維與表現手法,皆帶來了極大的衝擊與影響。
日據時期的詩人楊熾昌(水蔭萍),可說是臺灣現代詩超現實思潮的先驅者。楊熾昌於1920年代至日本留學期間,當時的日本文壇正興起一股超現實主義的風潮,楊熾昌並閱讀到大量翻譯為日文的法國超現實主義的詩集,帶著這樣的影響,1930年代楊熾昌回臺後,與文友們於臺南成立了「風車詩社」,為臺灣引進了極為前衛的超現實主義。以日文創作的楊熾昌詩作喜用隱喻,意象極為繁複,其認為現代詩應該要創造一種新形象,呈現出人們潛意識的精神生活。楊熾昌與其領導的風車詩社的成員們,在臺灣的現代詩發展史上,留下了與日據時期以寫實為主的反抗文學大相逕庭的文學風貌。
臺灣文壇第二波的超現實主義思潮,要到戰後的1950、1960年代。《現代詩》、《創世紀》等詩刊引介歐美的現代詩派,並有諸多詩人積極練習超現實主義的理論與詩風。《現代詩》的創刊者紀弦認為新詩是西化的「橫的移植」而非「縱的繼承」,發動「新詩的再革命」,以超現實主義來對抗浪漫詩風。《創世紀》詩刊的創辦人瘂弦、洛夫,皆以詩作來實驗超現實主義。瘂弦的詩作語言魅力獨特,常並存超現實主義與鄉土民謠風格,戲劇性尤為突出;洛夫的詩作則是風格魔幻,富於奇特多變的意象轉換,在詩壇有「詩魔」之稱。
臺灣新文學的演變歷程中,現代詩一類不僅僅是發展蓬勃,更是為文壇帶來了前衛的文學思潮,促進了文學的現代化,對文學發展的貢獻可謂是影響卓著。
四、鍾理和早在1950年代就以《笠山農場》崛起於文壇,請論述他的小說創作特色及其時代意義。
【擬答】
1949年大陸變色,國民政府播遷來臺,全面推行「反共抗俄」政策,運用文藝作為推行政治活動的有利武器,這一種官方全力推動的「反共文學」、「戰鬥文藝」,成為臺灣特殊的政治背景下,所產生的特有的文學樣態。是故。1950年代的臺灣作家飽受反共文學、戰鬥文藝的衝擊,鄉土文學有過一段沉默的時光,但是仍然有一些鄉土作家,不放棄的持續努力耕耘鄉土文藝的園地,小說家鍾理和即是其中絕佳的代表。
青年時期的鍾理和曾為了力爭婚姻自主,離臺出奔到滿州國;多年後始返回闊別多年的家鄉,於中學謀得一席國文教職,並開始寫作,不料正當生活逐漸安定順遂之際,鍾理和肺疾發作,住院期間家產變賣一空,家庭經濟的重擔全由妻子獨撐,此後,窮苦潦倒的生活及鄉野農村的農耕的體驗反倒成了他文學創作的養分。鍾理和的作品多具有自傳色彩,並展現出一種堅韌的力量,《笠山農場》、〈貧賤夫妻〉等小說,堪稱呈顯鍾理和生命精神的最佳例證。
鍾理和的小說創作多為中短篇,《笠山農場》為其唯一的長篇小說著作,當年還得到「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的長篇小說獎。鍾理和透過文字,呈現出客家農村的真實樣貌,細膩地描寫出他們的思想情感,展現出他們堅韌的精神,傳達出他們對生命的專注,讀來令人動容。短篇小說〈貧賤夫妻〉是一篇歌頌婦女品德的樂章,也是一曲讚美夫妻美好感情的頌歌。此作為鍾理和帶有自傳性質的小說,小說中一肩挑起家計,勤勞、樸實、善良的主角平妹,正是其妻鍾台妹女士的化身,鍾理和以樸實簡潔的文字,深情地刻劃了一個體現傳統婦女美德的美好形象。
被文壇稱為「倒在血泊裡的筆耕者」的鍾理和,在那個文壇被「反共文學」、「戰鬥文藝」盤據的時代,依然致力於開拓鄉土文學的道路,令鄉土文學的聲音在1950年代不致湮沒,其人其作對臺灣文學的發展而言可謂意義重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