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FAQ」向來不好回答--大多數的學生,總想「揠苗助長」地提升國文程度,考上之後則棄之不顧--如此怎能算「真想」讀國文呢。基於不想斲喪同學的信心及自尊,往往我語焉不詳。然而,這個大哉問總不能延宕未決,故欲藉此機會,假此文略表淺見。不敢說傳道,但期能解學子之惑於萬一,則幸矣!
子曰:「必也正名乎。」「國文」的定義是甚麼?最廣義的「國文」,就是宇宙人生!上自天文,下自地理、習俗……包羅萬象,也因此讓許多人視之如洪水猛獸,避之唯恐不及。殊不知:就現代考試而言,「國文」考的是「語感」--觀諸近年各類科試題可知:「閱讀、寫作能力」已經是國文出題的趨勢,也就是考「帶的走」的能力,而非以往偏重記憶死背的題型。再者,不少人褊狹地以為:國文,就是「『中國』『古典』文學」--殊不知「現代」「本土」散文、詩歌甚至戲劇藝術也都能算諸「國文」一部。更有許多人貴遠賤近,著重於「古典文學」卻棄現代文學如敝屣,這觀念要不得,亦與國文教育重點有悖。
是故,真正雅好文學者,是「不薄今人愛古人」的。質言之,除了古典文學的賞析能力之外,平時就應培養閱讀的習慣:時論、小品、詩歌、(有水準的)小說,無一不能使人開其卷而有其益,浸淫於其中而蒙其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