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五等)準備要領
這個「FAQ」向來不好回答--大多數的學生,總想「揠苗助長」地提升國文程度,考上之後則棄之不顧--如此怎能算「真想」讀國文呢。基於不想斲喪同學的信心及自尊,往往我語焉不詳。然而,這個大哉問總不能延宕未決,故欲藉此機會,假此文略表淺見。不敢說傳道,但期能解學子之惑於萬一,則幸矣!
子曰:「必也正名乎。」「國文」的定義是甚麼?最廣義的「國文」,就是宇宙人生!上自天文,下自地理、習俗……包羅萬象,也因此讓許多人視之如洪水猛獸,避之唯恐不及。殊不知:就現代考試而言,「國文」考的是「語感」--觀諸近年各類科試題可知:「閱讀、寫作能力」已經是國文出題的趨勢,也就是考「帶的走」的能力,而非以往偏重記憶死背的題型。再者,不少人褊狹地以為:國文,就是「『中國』『古典』文學」--殊不知「現代」「本土」散文、詩歌甚至戲劇藝術也都能算諸「國文」一部。更有許多人貴遠賤近,著重於「古典文學」卻棄現代文學如敝屣,這觀念要不得,亦與國文教育重點有悖。
是故,真正雅好文學者,是「不薄今人愛古人」的。質言之,除了古典文學的賞析能力之外,平時就應培養閱讀的習慣:時論、小品、詩歌、(有水準的)小說,無一不能使人開其卷而有其益,浸淫於其中而蒙其香的。
請諸君培養閱讀的雅趣吧!不愛閱讀(指各種文學作品,而不是「網路爬文、雜誌、漫畫、輕小說……」)的同學,你們將「雖終其業,其去之必速」,遑論「提昇能力」了。因為,「上網爬文」與紙本閱讀是截然不同的:上網爬文,只是將資訊走馬看花似的瀏覽,難起「內化之功」;而一書在手,文字成為思考的活水,在腦中栽植起思辨與賞析能力--這正是語文能力精進的「馬步」啊!
有了閱讀的嗜好、興趣之後,再輔以瀏觀諸文、參酌名家評析,就能以他種、甚至多種角度去欣賞、進而解讀,以之應付「升學、公職」等共同科目考試,均能綽有餘裕;有時解題或不能如「庖丁解牛」般爽利,但多數情形下是題目本身的瑕疵、艱澀,故要有「我覺得難,別人一定也覺得難」的信心。因此,常練習考古題型,將「錯誤」控制在一定題數內即可(以高普三四等10題而言,約有2題答錯的空間),不必好高騖遠,妄求測驗必拿滿分。
茲將準備要點臚列如後:
一、常見字詞義的分辨
二、基本修辭分辨及應用
三、日常錯別字及讀音
四、基本應用文、基礎文化常識、朝代嬗遞關係
五、白話文及古文的基本閱讀分析能力、精讀高中大學文選之重要篇目
六、略讀過詩詞名篇並能記誦
七、選讀古、今中西小說、散文佳作
八、針對考古題型練習(包括寫作部份)
上述其中尤以「一、五、八」項為應考之必須。凡此諸項,忌躁進--否則易流於囫圇吞棗,難奏聚沙之功。
「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心已放失而猶不思救,自暴者也。
轉至:公職王
↓↓↓↓
留言列表